找到相关内容884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如何能使佛号于二六时中不间断,有何方法?

    为过去生之父母、亲戚、眷属、朋友,应发度脱之心而勤于佛号。   法界同一佛性,应勤于佛号。   十一、都摄六根,净念相续,因而勤于佛号。   十二、一天二十四小时修行,次数增多,不一定仅有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50071248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出家人为何晚上皆有出食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修行大乘佛法之行者,非但自利,也应利他,利他层次相当广泛,佛门宣称这时空里就有法界的生灵,其中有四圣六凡,除佛之外其余概称九法界为有情,九法界里有一道广受极苦的众生,那就是地狱道(梵语naraka—gati)了,地狱是造诸五逆恶而感召,是受一切极端刑罚的受难处,依据佛经所云:造上品恶之业,就感召受地狱法界之报;造中品恶之业,就感召饿鬼法界之报;造下品恶之业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8141258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什么说“唯佛一人具净戒,余人皆名污戒者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法界中有四圣六凡,四圣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,此四圣皆已出三界断六道之圣者,当中以佛的戒行、戒法、戎相、戒体四科门最为究竟、圆满、清净、光明、解脱,已达到无学果地故,若有所学,若有一法未解脱者,不名为佛。   大般若经云:“菩萨若有一法未得解脱,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(梵语anuttara-samyak-sambodhi)。”菩萨要成佛,六度万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01812895.html
  • 问:佛珠为什么要108颗?

    42粒、21粒、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、禅宗的18粒等。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:1080粒,是包括了法界的各108个数;108粒,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,或108尊佛的功德,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;54粒的,是表示修身的境界;42粒的,表示住、行、向、地等菩萨乘之阶位;27粒的,表示声闻之27圣贤;21粒的,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地与修身之地及佛果;14粒的,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(三贤、圣加正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3077511.html
  • 万佛忏五观堂开示

    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   万佛忏五观堂开示  拜万佛忏比较辛苦,但它在诸忏仪中功德利益最大。经云: 若礼拜天万佛忏就能灭一切众罪.若礼拜二十一天万佛忏,从未间断,即可永世不堕三恶道。法界分为四圣六凡。六凡中地狱饿鬼畜生是为三恶道。若行十恶五逆必堕恶趣。天人阿修罗是为三善道,而五戒乃做人之根本,善乃生天之基石...

    宽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1291810.html
  • “止观相即”的两种方式

    ;一念三千”的过程,最关键的是“界互具”。根据《华严经》的唯心偈,智顗认为,一念心,即“一念无明法性心”,普遍适用于法界的一切众生。彼此既然都有这个一念心,因此就有“界互具”的结论。一念心即具法界,这种思想不妨被称为“互具相即”。这是一种“全体相即”,因为适用...

    李四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941801.html
  • 天台“性具”思想初探

    起惑,解理故生智。  在他看来,实相是亘古长存的理境,本自有之,因为它是一切法的理体,众生与佛的差别只在于迷悟不同。界同含一实相,理体本一无异,因此,诸佛与众生虽属不同法界,形似相隔,但无妨它们在...近于本体与现象关系的命题。智者大师在《摩诃止观》卷五中说:   夫一心具法界,一法界又具法界、百法界,一界具三十种世间,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,此三千在一念心。若无心而已,介尔有心即具三千。亦不言一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5970493.html
  •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(2)

    重要的核心课题了。而欲了解此“不思议境”的内涵,则须先以百界、三世间与如是的认识为基础。   所谓“百界”乃是由法界所组成,“法”即是诸法,“界”谓界分(界限)[125],法界乃是指种五阴的分类而言,亦即佛教对于一切生命型态的种分类。《止观》卷九<明性德不思议境>段云:   法界通称阴入界,其实[际之内涵则]不同:三途(地狱、饿鬼及畜生三法界)是有漏恶阴界入,三善(人、修罗及天三法界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250525.html
  • 经不起诱惑而破戒,该如何忏悔

    六道轮回、超越法界。想达到这个愿望,真诚心才能做到,虚妄心是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。   了解事实真相,就晓得应该如何做法。别人骗我,我不骗他;他骗我,他搞六道轮回;我不骗他,我要超越六道、超越法界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忏悔|净空法师|破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234234524.html
  • 净空法师谈熏习

    灭弱。我们今天在法界法界就是自性光明减弱了,佛教导我们,只要把这乌云赶走,太阳又现了。   只要把这三种障碍,一般大乘讲的见思烦恼,尘沙烦恼,无明烦恼,这三种烦恼障碍住,叫烦恼障。《华严经》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精进|熏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8451610383.html